Javascript is required
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美容護膚之魚就在高雄永安新港社區

高雄永安新港社合

高雄永安新港社合

1,528

一個差點被霸王級寒流打趴的老漁村社區,在跨世代青銀心手相連共同努力下,翻轉出新的樣貌,吸引遊客進來,也將在地石斑漁獲行銷出去!

無罩解放! 「露臉了」大啖美容護膚之魚


疫情解封了,口罩令早已解除,為了用真面目見人,不少女性朋友到處尋找膠原蛋白產品,卻不知天然無毒的MIT保養聖品就在我們身旁。

 


充滿膠原蛋白的石斑魚,有著美容護膚之魚的稱號(圖/新港社合)


農業知識入口網指出,「石斑魚油脂含量少、肉質鮮嫩無腥味,所含的蛋白質主要由大分子的膠原蛋白及黏多醣組成,有助皮膚養護保健,因此素有『美容護膚之魚』的稱號。」


為了尋找美味又美容護膚的石斑魚,我們來到台灣養殖石斑魚的重鎮-高雄市永安區,這裡石斑魚養殖面積達400多公頃,年產值20億,占全國四分之一。永安區甚至有一條路就叫「石斑路」,兩旁盡見養殖魚塘。

 


石斑魚養殖專家蘇班長(圖/蘇班長安心石斑)


隨著Google map導航進入永安區新港社區,最讓人詫異的是,漁村社區裡洋溢著朝氣蓬勃的年輕活力,近20位陽光型男型女正在為故鄉打拼,這是怎麼做到的?

 

石斑魚的故鄉逆勢重生,朝氣蓬勃


故事開始於2016年,當時台灣遭受了一場前所未有的寒流襲擊,兩週之內,永安區有近八成的石斑魚死亡,損失金額高達數十億台幣。


然而,危機也是轉變的契機。原本已經遠離家鄉的年輕人紛紛回鄉幫忙,他們不一定有水產養殖跟販售經驗,卻帶來全新的商業思維。

 


龍膽清肉經過急凍真空保鮮,在家料理方便且新鮮味美(圖/蘇班長安心石斑)


熟知都會小家庭消費習慣的青年生力軍,建議重新包裝石斑魚,改用便利的切片小包裝,將每條近3-7公斤的石斑魚化整為零,成功打入家庭市場。

 

在青年生力軍的協助下,新港社區發展協會引進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「多元就業開發方案」資源,用政府補助進用的人力拓展實體及網路通路,除了參與各地市集,也不放過上電視、廣播、經營臉書粉絲團的機會。


此外,邀請養殖、食品加工、遊程企劃、文創市集及品牌行銷等學者專家及實務達人提供指導,除了追求友善環境的養魚技術,還致力提升在地品牌價值,逐漸吸引越來越多的青年回鄉。原本陷入困境的新港社區,開始充滿了朝氣和活力。

 

有吃有玩,還賺到ㄉㄨㄞ-ㄉㄨㄞ顏值的體驗行程

 


每年舉辦的「尻海風 漁夫生活節X 後浪市集」中的卡夫卡餐桌,讓傳統漁村變成了熱門打卡景點(圖/新港社合)


在這個不一樣的社區裡,我們看到資深漁民透過食魚教育,引領孩童們深入了解石斑魚養殖的生態。而青年漁民忙著行銷當地鑽石海水養殖的石斑魚。更透過每月遊程與一年一度的「尻海風漁夫生活節X後浪市集」活動,把外面人潮帶進來,也把石斑魚的美味推廣出去。


以遊程為例,新港社區合作社現任執行長陳坤成,帶我們參觀附近約42公頃大的永安濕地。這片濕地曾經是重要的曬鹽場,留下一座美麗的兩層樓巴洛克式建築。這裡保存了清末民初到日據時代曬鹽的整個過程,成為眾多網紅的取景地。


曬鹽場廢棄後,孕育出豐富的紅樹林及水鳥自然生態。據統計,這裡總共被觀察到168種鳥類,1999年被國際鳥盟評選為重要侯鳥棲息地,每年的鳥季吸引許多攜帶大砲鏡頭的遊客。

 


這片美麗的溼地是重要候鳥棲息地(圖/永安區公所 攝影者/吳永惠)


而社區推出的一日漁夫親子體驗行程及ESG遊程,讓遊客可以參與餵養石斑魚、親手抱起超大的石斑魚,最後品嚐美味的龍膽石斑饗宴,還賺到ㄉㄨㄞ-ㄉㄨㄞ顏值。

 


「一日漁夫體驗行程」抱抱石斑魚體驗活動(圖/新港社合)


這些行程不僅讓遊客了解台灣常見食用魚類的養殖知識和生態習性,還帶來了無比的樂趣和回憶。

 

青銀共好:年輕創意與熟齡智慧,打造每年獨特新驚喜!

 


透過青銀共好,打造出永安社區的各項活動(圖/新港社合)


然而,轉變並非一帆風順,新港社區合作社的夥伴們仍面臨各種挑戰。陳坤成執行長指出,最大的挑戰來自內部,需要不斷與長輩和年輕夥伴溝通。此外,每年都需要想盡辦法創新,推出不同的產品和活動。


在開發新的食譜方面,第一年是石斑魚水餃和石斑魚披薩,第二年是各種石斑魚和虱目魚魚丸,第三年則是紙包魚。


同樣,DIY課程也在不斷進化,從最早的石斑膠原蛋白手工皂到後來的消波塊DIY,再到漁網編織袋。

 


水鳥消波塊DIY活動(圖/新港社合)


不只透過青銀合作帶來經濟利益,新港社區合作社的夥伴們更希望經由關心環境議題、尊重生態及積極參與社區公共事務,增進彼此的情感連結,為社區的繁榮發展貢獻他們的力量。